11月9日,国奖经验交流会在9号楼六楼演播厅举行。本次交流会由教育信息技术学院研究生会、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研究生会主办,由文学院研究生会、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研究生会协办。本次交流会特邀了教育信息技术学院2017级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专业的刘博伟、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2016级大数据历史专业的刘莎、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2016级文化资源与文化企业专业的李艳琼、教育信息技术学院2016级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王学璠、教育信息技术学院2016级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董学敏和罗卓然。本次交流会由高等研究院研究生会赵经纬主持。
刘博伟,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专业,2018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发表学术论文8篇。刘博伟认为,在研究生期间,要找到学习的外驱力,将外驱力与内驱力结合,再加上坚持,你的学习生活就会大不一样。作为研究生的我们,要抓紧寒暑假的时间,努力看书学习、写文章、参加各类竞赛。虽然我们还是学生,但也要注重实践,开拓视野、增强能力。他认为,国奖固然不错,但还有很多别的道路也不错,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最重要!
刘莎,中国史专业,2018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编辑了《华大史学论坛》第二辑、参与过抗战文献数据平台的创建。刘莎从国家评比细则和如何提高成绩这两个方面跟我们分享了她的经验。最后,给我们提了如下小建议:要尽早制定个人规划、多多实践、要有意识地学习更多的技能、每日自省是否比昨天“博学”等。 “一天只有21小时,剩下3小时是用来沉思的”,我们也需要用那“3个小时”来自省。
李艳琼,文化资源与文化企业专业,2018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连续三年获得华中师范大学一等学业奖学金,发表学术论文5篇,曾参与组织筹备2016及2017届国际学术会议“文化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李艳琼认为,学业成绩很重要,要认真对待每一门课程的学习和考试;要积极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多参加全国各个高校举办的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或者感兴趣的学术论坛会议;要抓住机会,充分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参与学术工作与社会实践,提前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规划和准备。
王学璠,数字媒体技术专业,2018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发表过数篇论文,其中一篇被SCI检索,一篇被国家重点核心期刊录用,研究生期间参加过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科技馆建设和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撰写过三项软件著作权和一项国家发明专利等。王学璠认为,不同的专业、方向,要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别人的经验不可照搬,要将社会实践与理论研究结合起来。“大胆走别人没走过的路,无所顾忌的努力!”
董学敏,教育技术学专业,2018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连续三年获得一等学业奖学金,发表学术论文3篇,其中CSSCI论文2篇,荣获“校优秀研究生”等荣誉称号,曾担任院研究生会团总支宣传委员。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作为学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成绩很重要;学术科研,只要你想做,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研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一定要相信自己。一颗红心去开始,一份恒心去坚持,要有善始善终的决心。
罗卓然,教育技术学专业,2018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发表EI论文3篇,参与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拥有软件著作权4项,参与编写专著2部,参加的第三届计算机与通信国际会议报告中获得了“计算机理论与应用组”最佳成果汇报奖。罗卓然认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很重要,但是在学习的同时,也要注重实践,要处理好学习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学习固然重要,但健康是第一位的。 “只要朝着阳光,便不会看见阴影。”
国家奖学金似乎离我们很遥远,但是今天听了此次分享会,大家都觉得收获颇丰,尤其是在自己的人生规划和学术研究上。此次国奖经验交流会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